蒙氏教育在家庭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因此家长们第一启蒙老师的作用和教育的位置是无可厚非的。

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的,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弱,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幼儿园生活环境)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代替现象。现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有一部分家庭是由于父母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会轻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隔代疼的现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常溺爱孩子,孩子一切生活由大人包揽,很容易养成孩子事事依赖大人的现象和习惯。

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也错过了挑战自我,亲身体验的最佳契机。

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机会。孩子刚学会做一件事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HUASHAN

KIDS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过:“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部分家长朋友们以及老师们出现的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一行为和观念,其实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信、独立、担当等好的品质养成会有很多影响。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练一休,让他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磨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休将手伸给了母亲,可母亲无动于衷,只说了一句话:“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一休的母亲让小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是给予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是更多的信任到孩子。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6、7个月会用杯子喝水;1岁—1岁半会自己穿脱裤子、鞋袜,独立用餐;1岁半—2岁会独立小便、穿脱衣服;1岁半就可以练习刷牙;2—3岁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袜子手帕。那我们一起观察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了呢?

孩子能做的事,家长就不要包办代替,不依赖他人,照顾好自己,勤快地劳动和生活,孩子的人格才会强大,才会懂得生活。

中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

“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

陶行知在经过与中国国情的调适后发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在中国显然是无法生根立足的,为了将这一理论能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匹配,陶行知将杜威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与生活能够产生密切联系,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以及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在1927年出版的《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里,从习惯、技能、社交、游戏、表达等方面,详细地梳理了正确的儿童习惯。里面对关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了非常具体的说明。生活的技能是什么?会自己吃饭、会自己喝水、会戴帽子、会穿脱衣服、会脱鞋子裤子、会洗手、会洗脸、会刷牙、会擤(音:xing)鼻涕、会自理大小便、会快步跑、会下阶梯、互换左右脚、会关门窗、会拿碟、碗、杯不打破......

蒙特梭利教育中可培养自理能力有哪些?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博士亲自设计的,目的是给予孩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并帮助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从而形成独立的品格。蒙氏教育不仅仅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首先是要学会规范的优雅与礼仪。

生活礼仪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引导孩子将生活礼仪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动的整合是孩子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之一。孩子不只学习保持安静,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不只学会各种问候礼仪,也知道要实际运用在生活中。他们渐渐地学会根据时间、情况来使用他们已经熟练的生活技能,如打招呼、门的开关、坐下、站立、感谢和道歉、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喝水、用餐、洗手间的使用方法、如何参与和观看别人工作、如何打断别人说话、如何取拿危险物品等,都是学习的范围。

出必告,返必面,使用礼貌用语,每天回到家和出门离开家,要跟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尊重他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点规则,同样也是为父母设立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才会自然习得和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每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设立规则。

HUASHANKIDS

蒙氏日常生活教育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就像是海绵一样,在不断吸收成人和外界给予的各方面信息。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是有利于性格的养成,良好的性格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蒙氏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透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基本的品德行为,它所体现的是蒙特梭利“教育为了生活准备”的原则,是其他教学内容开展的基础。主要练习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抓、捏、贴、剪、撕、缝、洗等)与生活中实物的操作及学会照顾自己、关心周围的环境和人的能力。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父母应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父母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教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自理的能力。

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掌握了穿、脱、折叠衣物;清洗毛巾、玩具和生活用品;扫地、擦桌子、收拾玩具、用具;叠被子、做针线活等基本的劳动技能。经过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为集体服务。

HUASHANKIDS

孩子在自理能力中获得什么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学习正确动作有特殊的兴趣,同时也拥有将此动作融入日常生活的特殊能力。在此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将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其社会生活是否能得心应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借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重复练习,使得孩子的动作渐趋完美,进而达到专心、协调、秩序感、独立等理想,其最终目的是使个体能够正常化。

照顾环境

如果在家环境中有任何不妥之处,孩子就有工作可做喽!桌子上有污点,必须用肥皂刷洗;地上有水,可用抹布擦拭。孩子可以选择最适当的工作来整理环境。成人应尽可能的协助孩子,使他能独立完成每一个动作和细节,让他与环境产生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家庭中预备了除灰尘、扫地、刷桌子、擦镜子、插花等实际的生活环境的场所,帮助孩子在真实世界中重整秩序。

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跟随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准备好沃土,只需在旁欣赏孩子、观察孩子,适时的拔除杂草,灌溉水源,孩子会快乐而独立的长大!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回

在陪伴他们面向成长之路时

让我们用更大的耐性与包容

  帮助他们一步比一步踏得更稳、走的更平

  也更富有生命力与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