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厚德人生 ——记践行中医事业的民间名医蒙泽顺

医者仁心  厚德人生

——记践行中医事业的民间名医蒙泽顺

作者:潘光品

 

 

 

  云贵高原最南端的布依族古村落——铁坑,这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今天依然清贫的小山村,象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现在仍沿用“铁坑”这个朴素的村名,跟寨门口那棵保寨树一样至少已有四、五百年。

  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并行纵贯南北,距离黔桂铁路也仅两公里之遥,交通方便,而且还经受了1944年黔南事变中侵华日军“三光政策”的残酷洗礼,仿佛一个独立特行的老人,与纷繁的现代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平淡,清净,与世无争,遗世独立于黔桂边界。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位执着于弘扬光大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人生追求的布依族农民汉子,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赞誉!他,就是蒙泽顺医师,一个传承父辈救死扶伤精神的医者,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为广大患者筑起了一道生命康复之线。

  今年6月9日下午,笔者与国际摄影报首席摄影师、民歌好声音执行导演潘金明,雨中踏着整洁的铁坑乡村道路,走进了蒙泽顺医师的家。一进堂屋,左右两边满墙的锦旗映入眼帘,每一面都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蒙泽顺的大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这些锦旗只是患者们送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存放在楼上的房间里。

  蒙泽顺医师中等身材,面容和蔼,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他行医多年,始终坚持传承父辈的救死扶伤精神。他深知,对于许多贫困的乡亲来说,看病就医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他本着爱心公益的原则,前期不收患者费用,待患者康复后仅收取配好的中药成本。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患者,他更是分文不取,甚至还会资助一部分。他的善举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蒙泽顺医师自幼跟随家父学习医术,长大后又四处拜师学艺,不断精进中医素养,通过近三十年的实践和不断学习,他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无论是骨折、跌打损伤,还是脑梗、鼻炎等,他都能手到病除。他采用名贵的纯中药,针对患者的病情精心组方,治疗效果显著。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蒙泽顺医师的感人故事。砖瓦匠师傅陈银刚不慎从二楼摔落,导致多处肋骨骨折。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后,他的病情仍未好转。就在他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找到了蒙泽顺医师。经过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陈银刚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他重新站了起来,继续他的砖瓦匠生涯。

 

还有一位八十岁高龄的沈昌玉老孺人,臀骨骨折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她的家人四处求医问药,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后来,他们找到了蒙泽顺医师。蒙医师用他祖传的秘方纯中药为老人精心治疗,仅用一个疗程,老人便能下床行走了。她的家人感激涕零,逢人便夸赞蒙医师的医术高超。

  这些只是蒙泽顺医师众多治愈病例中的点滴故事。他的医术不仅赢得了患者的赞誉,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他曾在村里担任支书、主任等职务,为乡亲们服务多年。辞职后,他先后在制衣厂和科技公司担任厂长,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他始终未忘初心,坚持行医救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慕名求医的患者,不乏千里迢迢来自江苏、上海、北京等医疗条件先进医学发达的省市,更多的是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西南、华南地区的,不管来自何方,更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底层百姓,他都不问出处,悬壶济世,一视同仁!

在蒙泽顺医师的家里,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告诉我们,他将继续传承父辈的医术和精神,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他的话语朴实而真挚,让我们深受感动。

  在大山深处,蒙泽顺医师就像一位医神,用他精湛的中医医术和爱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他的事迹感动了我们,也让我们对中医事业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蒙泽顺医师这样的医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为社会的和谐与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大山深处的医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潘光品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原百姓中国周刊编辑部副主任、民歌好声音总导演、农村好声音总导演、人媒网总编辑首席执行官)